新闻资讯

热门推荐

咨询热线

咨询热线 400-8325-007

热门标签

|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动态

新能源汽车电驱及功率模块架构:分类、场景与趋势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5:57:39 作者:珏佳深圳猎头公司 点击次数:3

在新能源汽车 “降本提效” 的核心诉求下,电驱系统与功率模块作为动力核心,已形成多元化技术架构体系,直接影响车型性能、成本与市场定位。

从功率模块来看,四类技术路线各有侧重。碳化硅(SiC)模块凭借 1200V + 高压特性与低损耗优势,成为高端车主驱逆变器的首选,如保时捷 Taycan 搭载后,续航提升 5% 且支持超快充,但其成本仍是硅基产品的 3 倍以上;氮化镓(GaN)模块则以高频优势主攻车载充电器(OBC),浩思动力的 GaN 模块将充电效率提升 20%,不过当前 650V 耐压瓶颈限制了其在主驱场景的应用;硅基 IGBT 模块凭借成熟工艺,在经济型车型中占据主导,五菱宏光 MINI EV 采用后,控制器成本降低 40%,仅需满足中低压场景需求;而 SiC+GaN 混合模块通过 “高压 + 高频” 组合,平衡成本与性能,吉利银河 L7 应用后,比纯 SiC 方案成本低 25%,成为中端车过渡选择。

电驱系统架构则围绕 “集成度” 与 “布局方式” 分化。集中式架构将电机、电控、减速器整合,特斯拉 Model Y 的三合一系统体积缩减 30%,适配主流家用车;分布式架构以轮毂 / 轮边电机实现四轮独立控制,极氪 001FR 搭载四电机后,支持原地掉头,主打高性能与越野场景;多合一集成架构进一步整合 BMS、热管理等功能,比亚迪十二合一系统使续航提升 4%,是高端智能车的标配;800V 高压平台架构通过高电压降电流,小鹏 G9 充电 5 分钟可补能 200km,解决长途出行补能痛点,不过需依赖超充桩配套。

材料创新也在推动架构升级。无稀土电机以铁氮磁体或电励磁技术,降低对稀土资源依赖,三一重工电动重卡应用后成本降 10%,虽功率密度低 20%,但适配商用车长寿命需求;轻量化设计如镁合金电驱桥,联合电子产品将重量从 25kg 降至 17kg,使整车续航提升 4%,广泛用于紧凑型车与高端性能车。

未来,技术路线将更趋清晰:SiC 模块成本 2028 年有望下降 30%,渗透率突破 30%;GaN 持续渗透高频辅助场景;电驱系统向 “芯片级集成 + 数字孪生” 演进,汇川联合动力 “一芯集成” 方案响应速度达微秒级,蔚来通过仿真技术实现 95% 以上故障预警准确率。这些变化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效率、成本与可持续性上实现新突破。


本文标签

相关文章